小满,鹏城已经提前步入了酷暑,烈日骄阳携着热气沸腾的东南季风,直接把鹏城炙烤到发红发烫。连日来的高温,让所有鹏城市民都感到浑身乏力、疲惫不堪。
中午,日头当空,阿华却端坐在鹏城环球酒店的包厢里和两位贵客杯酒言欢。
鹏城的环球酒店,是鹏城最大的市属国企环球控股最新开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这家酒店光楼层就有三十多层,高度超过了一百五十米;即便是在高楼耸立的鹏城,它也算得上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它的设计与建造,都是交给一家香港企业一手操刀。据说,连建造资金也是环球控股从香港的银行那里融资而来。
可以说,没有香港的资源,这栋环球酒店,或许到现在还只是一张白纸。
“来来来,我们举杯庆祝,庆祝我们老郝高升到地产公司总裁。”带头举杯的陈仕海,一鼓作气地痛饮一杯茅台。
阿华见状,也跟着陈仕海一同一饮而尽。
这些年,陈仕海从县城来到鹏城打拼。他先是和鹏城的几家国企攀上关系,又通过自己家族在北方老家的背景拿到了一些市场上紧俏的农业经济作物产品例如大豆、玉米等,陈仕海把这些经济作物大批量地贩卖给了这几家国企下面的食用油工厂。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陈仕海就靠着这一进一出的买卖,狠狠地大赚了一大笔钱,积累了发家的原始资本。有了原始资本,陈仕海就开始布局其他方面的业务。他也很快地看出了房地产日后兴旺发达的前景,于是,他又通过关系网,在鹏城这里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陈仕海事业上的每一步,人脉是首要,但能力和眼光则是根本。
比如今天宴席的主角:郝总,就是陈仕海一眼相中然后攀上关系,最后通过金钱扶持上来的老总。郝总原本是福城区建设局的副主任,后来辞职来到了环球控股下面的环球地产公司任职。当郝总还是郝主任的时候,陈仕海就已经认识他,靠着陈仕海那过人的交际能力,两人也很快熟络起来。后来郝总来到了环球控股,恰好环球控股的老总和陈仕海的关系也十分要好;于是陈仕海做了个大人情,将郝总介绍给这位老总,让老总多多照顾自己人。老总也给了陈仕海不小的面子,对郝总多有照顾;而正因为有了这份特殊的关系,郝总自然对陈仕海也是毕恭毕敬。
比如这次郝总当上环球地产的老总,就是陈仕海在背后大力的运作;郝总和陈仕海合作,陈仕海出面通过关系花钱疏通了上面,才有了郝总自己的进步。郝总内心明白,陈仕海和他身后的那棵大树,是自己前途上可以依靠的青云梯。
当然,陈仕海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看上的,也是郝总所在的位置日后将会带来的价值。在他看来,他花钱,投资的是位置,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海哥,我敬你。三杯酒,代表兄弟我一点点不成敬意的敬意。”郝总见陈仕海给自己敬酒,立即站起来回敬。这是自己对金主一种展示忠诚的表态,马虎不得。
“随意,随意。”陈仕海倒是显得客气和大度,他向来对酒桌上的这种江湖来往看得很淡,不喜欢这种过于浮夸和喧闹的场面。
“郝大哥,我敬你三杯,你随意。”阿华见状,立即跟上郝总,三杯酒下肚,让场上的气氛持续热烈起来。
“郑老弟,你这样就不好了,哈哈。你三杯,我也要三杯。”说罢,郝总自己又灌下了三杯茅台。
“好,好。”阿华带头鼓掌。一时间,场面上酒气纷飞,酒酣耳热;三人开始大快朵颐,高谈阔论;气氛始终保持着热烈状。
“老郝啊,我看今天差不多了。你下午不是还有接待吗?咱们就先喝到这里?”陈仕海见时间已经跨过了午间一点,便提醒郝总下午的正事。
“海哥,兄弟我是两斤不倒,没事。”郝总一边说着,一边又给自己和阿华的杯子满上。他唯独没给陈仕海倒上,那是因为他熟悉陈仕海的脾性,一般而言,当陈仕海说出了“差不多”,那就意味着他要开始讲正事了。
“我听说,下午是市府的副秘书长到你们那里考察。他来你们集团,估计是为了开发西海新区的事情。”陈仕海不喝酒,改成抽烟。他拿起饭桌上的一包软中,抽出一支;郝总见状,立即给递上打火机。
“西海新区开发这事情前段时间市里就打招呼了。据说这是市里这两年计划的事情。鹏城政府和香港首富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了。海哥,你大概是听说过的,东边岩山港那个码头,香港人嫌弃合约的管理费率低了,要求提价;市里大概觉得不行,因为这边的龙口港才刚刚签完续约,管理费已经提了上去;现在那边一看行情看涨也就要跟着提价。海哥,你说,领导们能开心吗?这不是在削减我们鹏城的竞争力吗?”郝总从来就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之流的废物,而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精。
“那都是上面的事情,我们做点小生意,管不着啊。”陈仕海吐了口烟雾,然后神情冷淡地看着郝总的脸。
郝总没说话,他知道自己刚刚会错了陈仕海的意思;想来,陈仕海也不是专门过来给他侃大山的,端着太高端的话题,陈仕海自然不开心。
“来,郝大哥,我们俩喝一杯。”见现场气氛有些不对,阿华便立即举杯向着郝总。
今天的饭局,其实是陈仕海刻意安排的。阿华从县城来鹏城赴宴,是本次宴席计划的核心。往前一个月,阿华其实就已经单独到鹏城和陈仕海见面,两人对县城和汕城特区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探讨。阿华同意陈仕海对县城和汕城的判断,认为未来十年间,汕城和县城的经济都会逐渐地、不可避免地走向自然衰退。陈仕海说,汕城的经济信用已经完全崩溃,这些年的走私、偷税以及层出不穷的治安恶化等现象,都已经让省里逐步放弃了发展东边和汕城的想法。
自己不争气,就不要怪别人挤兑你。
陈仕海接着对阿华分析道,未来十几年,省里和国家都会全力支持以省城和鹏城为核心的三角洲区域的发展。这是发展的根本大势,是由不得个别领导或者某些群体的意志为转移。陈仕海认为,阿华与其在县城和汕城继续摸摔滚打,做着各路神仙的白手套,还不如来鹏城跟着他闯出一番新天地。陈仕海说,只要看清国家的大形势,掌握节奏,在现有的人脉和资源支持下,阿华和他一起合作,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面对陈仕海的诚意拳拳,阿华自然无法拒绝。阿华门清,知道自己今天有这样的地位和财富,靠的就是陈仕海以及陈家这棵大树。阿华知道,陈仕海家族的父辈中,不乏有在省内政界、军界和商界掌握资源和大权的人物;靠着这一层的关系,陈仕海在省内任何一座城市,都是能够吃开赚钱。而陈仕海起步的县城和汕城,那更是遍布陈家的门生故吏;即便是县城里一个小小的副局长,往上几十年,都可以和陈家道出一道渊源。
而阿华,只不过是陈家在生意场上的代理人而已。而那些陈家人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也需要阿华亲自去摆平。这些年,阿华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要和陈仕海做三七分账,阿华是三,陈仕海是七。
鉴于阿华的精明、诚恳和信用,陈仕海断然不会放弃这样一员良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也让陈仕海看清了阿华的忠心;所以当自己在鹏城的事业不断快速发展的时候,他自是要把阿华给拉过来当他事业台下的一根台柱子。
阿华是自己人,可以放心。这是陈仕海对阿华当下的评价。
“郑老弟,哥哥这次招呼不周啊,没让你喝好。下次,下次给我机会,我一定陪你喝个够,一醉方休。”郝总见阿华来解围,立即端起酒杯上前捧杯。郝总早就知道,陈仕海在老家有个关系非同一般的关系户和白手套,直到今天一见,才知道这个人是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