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洛杉矶的天气依然是阳光普照,温度适宜;趁着上天赐予的美好天气,人们开始上街大包小包地购物,迎接很快到来的圣诞节。
陈昭梁一家也不例外。陈昭梁的父母亲在半个月前就回老家,现在他过的是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迎上了圣诞节,周末一大早,陈昭梁就带着女儿去超市进行大采购,除了日常的用品食品之余,还给女儿和妻子吴逸菲买了价值不菲的礼物——陈昭梁一直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但给家人花钱那都是毫不犹豫而且大方豪爽。
临近中午,陈昭梁带着女儿回家,妻子吴逸菲正在家里给全家人做饭。
“回来啦,大小朋友们。你们赶紧去洗手,准备吃饭啦。来,姿娘仔过来阿妈这里洗手,你阿爸去厕所里洗手。”陈昭梁的父母亲来美国呆了一个月,吴逸菲也学了不少陈昭梁那里的家乡话,发音愈发纯熟而老练。
陈昭梁看在眼里,当然喜在心上。太太吴逸菲,应该是这辈子上天赐给他最贵重的礼物,一个值得一辈子用心去感受和对待的礼物。
三人很快坐在餐桌上就餐。这是一顿中西结合的午餐:既有传统的意大利面,也有粤式的清蒸海鱼以及代表江浙的毛豆酸菜炒肉丝,最后还有白灼菜心和现烤的苹果派。
三人狼吞虎咽,很快就把餐桌给收拾干净。女儿有点意犹未尽,哭喊着要妈妈吴逸菲多煮一份意大利面;吴逸菲只好再次穿上围裙,给自己的囡囡再煮上一份。见妈妈走去下厨,女儿就跑到客厅里拆解刚刚买的礼物;陈昭梁则拿着一本书坐在餐桌旁,陪着不远的吴逸菲一起煮饭、聊天。
“老陈,我前几天给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得怎样?”吴逸菲现在管陈昭梁叫“老陈”。
“就是出席你们银行的那个论坛活动?没问题啊,我去。”陈昭梁头也不抬,就直接回复了吴逸菲。
“那你要准备一下稿子噢,准备好了下周放假前给我,我要给公关部的人审稿。”吴逸菲提醒陈昭梁,需要准备出席的演讲稿。
“至于这么紧张吗?我就是一个小教授而已。”陈昭梁听着有些无奈。这些天他工作上也很忙碌;他之所以答应太太不过是为了照顾太太的面子和工作;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论坛活动居然还要打稿,而且还有专人审稿。这未免小题大做了。
“现在不一样了,你现在是戴夫陈,加大洛杉矶分校著名的陈教授,一个中国通,一个代表着中美交流的典型桥梁。”吴逸菲回过头,狠狠地教育了陈昭梁一番。
陈昭梁无奈地摇摇头,他成了中美交流的桥梁,他自己居然都不知道。
陈昭梁的事业这两年确实发展很快,他被评上了终身教职,现在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他的工作也愈发忙碌:他既要给本科生上课,还要带博士生做研究,更要到商学院里兼职授课;除了这些本职工作,他还要继续他自己的研究课题,还要出席各种学术会议或论坛,甚至是各种国际商业活动或论坛。
一句话,陈昭梁终于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他幻想的那种纯洁无暇的象牙塔生活,终究被各种利欲熏心的事务和团体给彻底击碎。他那些自以为傲的学术研究,已经不是人生的终极事业,而成了各种论坛或活动的卖点和噱头。
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陈昭梁有苦说不出。虽然待遇福利不错,家庭事业非常成功,但他内心总是觉得缺少乃至空白了许多。
“过几天就是圣诞假期了,元旦后第一天我们就要开会讨论关于这次活动各个流程和细节。老陈,陈教授,请你快一些咯。那天,领事馆和中美商会的高级官员都会到场,这个论坛活动的级别很高。”吴逸菲一边把煮好的面条晾起来,一边叮嘱陈昭梁要加快进度。
“逸菲,你之前和我说,这只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活动,主要就是联络联络客户感情,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隆重?”陈昭梁放下报纸,他没想到这种商业性质的活动居然还有两国的官方掺和,这和自己的设想完全不一致。
吴逸菲放下厨房里的活儿,她走到餐桌旁,拉开一张椅子正对着丈夫坐下来。她看着一脸疑惑的丈夫,觉得自己有必要给这个一直呆在学校里而变得愚钝的男人讲讲外面世界的变化和现实是怎么一回事。
“戴夫,你知道前几个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吴逸菲的眼里带着质问的寒光。
“前几个月?没什么大事吧。嗯,好像,好像就是中国加入世贸?”对于陈昭梁而言,中国加入世贸只能算是热点新闻,但没任何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