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158章 第六章 盛 宴(续14)

第158章 第六章 盛 宴(续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郝哥,你今天叫我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交代。你直说吧,大家都是爽快人。”思索了片刻的阿华,明白了是祸躲不过的道理。与其和郝总继续打心理战,不如直接摊牌。

“你啊,我都把话挑到明处了,你居然还没想到点子上?我说,其实你一直都在做地产生意,是不是这样?”郝总放下烟,用手指指了指阿华的脑袋。

“郝哥,你这么说也对。我想了想,前几年在汕城的确做的都是地产生意。不过,那也是领导们给我安排的。你不知道,当时我们做工程,钱都回不来,政府真的没钱,穷。然后他们里边的人就出了主意,要我去做老区旧改、企业改制;他们说,政府现在最值钱的资产就是地皮了,要最低的成本拿到地皮,最好的办法就是旧改和改制。只要我出面把银行和拍卖公司都搞掂了,明面上走个过程,这样就能把地皮给拿到手。有了地皮,也就等于有钱;最起码,可以拿地皮到银行去融资。银行嘛,才是真正的地主爷。”阿华也没什么可以遮掩的,他熟悉的操作套路对于郝总来说毫无秘密可言。

“所以,我说的对咯。”郝总露出一股神秘的微笑。

“是的,你说得对。”阿华只好陪着一起微笑。

“阿华,今天找你来,确实是有事情要和你谈谈。这件事,我和海哥也商量过了,大概是有几个月的功夫了,我一直忙,所以才拖到年底。”郝总笑着笑着,就把正题给引出来。

既然郝总和陈仕海商量过;这就意味着,阿华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这件商量过的事情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两位大人物决定的事情,阿华这个仆人,就剩下听话和办事了。

“郝哥,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郝总揭晓了内幕,阿华惟有听之任之。

“这几年,其实你也清楚,我这个老总,坐的并不安稳。这上面整天神仙打架,我也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地过日子。人前风光,人后凄凉。阿华,你不在我这个位置上,是无法体会到这种折磨和煎熬的。”郝总给自己点了一根烟,烟雾升起的那一瞬间,他的眼神居然没了往日的犀利威风,倒是多了几分悲凉和迷茫。

阿华不敢接嘴,他没这个资格去开导郝总。郝总的这番话,倒是可以理解为给正事做一层铺垫。阿华心里愈发的平静,因为要是郝总想撇开自己或者找新的白手套,那气氛就不是现在的样子。

“阿华,我啊,看明白了。海哥再怎么支持我、帮助我,我估计也到头了。这个环球集团是个混球单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太多了;人浮于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都想着摘别人的桃子。我这个年龄,这个背景,再过十年左右就应该到上面退居二线开始养老。阿华,你听得懂吗?”郝总故意放慢了语调,为的是让阿华明白听话要听音。

“郝哥,你说的我都懂。这个道理,大概就是你已经到了天花板,是不是这个意思?”阿华当然是懂得听话听音的道理。

“对,天花板,你形容得恰如其分呢。”郝总微笑着摇摇头。

“郝哥,你也不要过虑了。大不了,你和海哥商量一下,换个单位试试。按我的看法,你要是找一个更大的企业,说不定成就更大,你说呢。”阿华这话里,既有吹捧,也有安慰,更有诚挚。

“不行了,不行了,挪不动。”郝总摆了摆手,他重新戴上帽子。

阿华没有言语,他掏出烟,立即给郝总点上。两个人的关系,从现在开始,不仅变得微妙,更变得紧密。郝总愿意对着阿华袒露心扉,就是笃定了阿华是自己人。

是自己人,自然就是一条船上的,有事大家都逃脱不了干系。

“阿华,我把我和海哥的意思给你交代一下。”郝总拿着烟,开始吩咐阿华。

“你说,郝哥,我听你的就是了。”阿华没有回避,直截了当。

“第一,从明年开始,你就不要接我单位的项目了。现在环球地产做的太大,已经让很多人眼红了;眼红了,就要开始搞事,搞事自然就是找我的茬。现在,单位的财务已经换了负责人,这个人和我不是一条线的,你记住了,和我不是一条线的。接下来,这样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我虽然不会被架空,但也会被这种内耗给掣肘。你明白的,有的人干不过你,但总会恶心到你。”郝总的意思很明显,接下来的一年,阿华要彻底地回避环球地产的生意。

“第二,也是从明年开始,我对你有新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之前海哥和我商量过的那个事情。”郝总清了清嗓门,接下来的事情非同小可。

阿华把自己的身子凑到郝总身边,虽然四周无人,但他还是希望低调一些。

“我这几年,也攒下了不少人脉关系,尤其是银行,几个大银行的领导,都是和我称兄道弟,关系不一般。还有就是建设局和房管局、以及政府几个部门,交情也算不错。海哥和我的想法是,由你出面操办,把我的人脉资源联合起来,在鹏城注册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的运作由你负责,海哥和我在背后协调,我们三个人联合起来,在鹏城开发楼盘小区和商业地产。这就是我交给你的任务。”郝总压低了声量,神情严肃和冷峻。

阿华抿着嘴,听着郝总的一句一话,内心一片汹涌翻滚。看来,自己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房地产这个行当里。

“郝哥,这事情我没问题。可是,我们没有资本啊。”阿华觉得,事情可以操作,但资本却不好落实。毕竟,想法可以简单,操办却是繁复。

“这个你不必太担心。你这段时间先去解决部分的融资。我们要注册一个资本金一千万的地产公司,这样在资质上就过得去了。阿华,这一千万需要你去解决,我也会找门路给你,但是事情要你自己去办,我是不能出面,海哥更不能出面,明白吗?”郝总一再强调不出面,那是为了明哲保身。

“这个我明白,你们都不方便做这个。郝哥,我只是多问几句,我们这个地产公司,准备在那成立,在那发展,项目要怎么具体的操作;这些事情海哥和你应该有比较完善的想法吧。”阿华不关心其他,只是关心实际上的业务。

阿华这些年,见到不少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商人,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天马行空甚至异想天开,但就是迟迟没办法落地;最后除了剩下一地鸡毛和一屁股债,什么都没剩下。

“嗯,看来还是你想得周全。海哥和我分析了鹏城的未来形势和发展,我们都认为,鹏城将来的地产价值是不会低于香港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我说这个话,不是靠胡思乱想,靠的是经验判断和数据分析。阿华,你不知道,去年,单单去年,整个鹏城就多了二十多万的人口;今年估计更多,这都是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经济发展的结果。你看看,现在整个鹏城,到处都是公司,到处都是工厂;哪里都是人,处处都是车,这就是形势大好的现象啊。你想啊,这么多人,总是要住房的,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都是要房子的。但是呢,现在整个鹏城的房地产,其实是不很正常的,主要是国企太多了;他们的经营和效率都不够,都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前年,市里给几个国有地产单位下了指令,要求三年内建成两万套商品房,用来满足需求;直到现在,期限到了,也才将将完成一半的指标。我这个单位呢,之前说是完成一千套就可以达标了;现在好了,把别的单位完不成的指标加到我头上,现在的指标是两千五百套,我还差将近一千套呢。你说,我动作算快了,结果还是完不成任务。这就是效率不行,这种效率不仅会压制需求,更会导致行情不合理上涨。单单今年下半年,我们鹏城市区的租金就涨了快三成了,很多老百姓都怨声载道,说是租金快赶上工资了,辛辛苦苦一个月,到头来是给房东打工了。”郝总一说到自己的专长,立即口沫横飞,兴奋不已。

“郝哥,我的想法其实也和你一样。鹏城在房地产这个生意上其实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只不过,我是想问问,我们新设立的地产公司,要放在那里,在那里开展业务,怎么个开展法。你知道的,将来我是具体操办,这些大方针还是要你和海哥拍板啊。”阿华对于郝总的长编大论没有展示太多的激动,倒是对具体的业务如何开展很是在意。

“具体的业务,海哥和我也想好了。第一步,咱们把公司设立在西海新区;西海新区是咱们的老根据地,这里面的人脉啊关系网啊都是熟络的,在西海新区起步是合适的。第二步,就是通过西海新区的关系,咱们就在西海新区拿地开发,这方面海哥和我是比较有把握的,只不过具体的接洽之类的事情,就要由你去操办,这个日后再详细谈。总之,你年前先开始筹备新公司的设立,找资金,找办公地,找人,这几件事都要去一一落实了。”郝总也不含糊,对于业务的开展已经胸有成竹。

“郝哥,你说要一千万的资本,这个我可以办到。但是,后续的拿地、项目开发,我们这点钱是远远不够啊。你知道的,现在鹏城的地价这么高,我们这一千万就连小虾米都算不上。”阿华担心资本不足,毕竟一千万在当时的鹏城,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块石头而已。

“阿华,你啊,就是想法不够宏大。我来给你说说。”郝总一听阿华的疑惑,便挽起袖子,摆出一副老师教育学生的模样。

“现在鹏城的用地都是招挂拍,是不是?”郝总问道。

“是啊,这都是政府定好的规矩。”阿华皱着眉头,似乎觉得多此一问。

“那是给外面看的规矩。其实啊,这里面还是有大部分是协议转让的。比如工业用地,大部分都是协议转让;包括住宅用地,其实也有协议转让的。就好比一些比较偏僻的区域或者存在产权不明的地块,政府都希望通过议价把地皮转让出去。”郝总开始给阿华上课。

“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拿这些地皮作为目标?”阿华还是一脸茫然。

“对,但是我们有一个优势。”郝总的脸上闪过一丝诡异的笑容。

“优势?”阿华愈发摸不着脑袋。

“嗯,优势。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消息灵通,可以提前知道政府的规划,先于规划拿地,捂着,然后时机成熟了再开发。要知道,同一块地皮,有没有规划,那价钱就差远了,在经济学上,这叫做级差地租。”郝总得意洋洋,他的一番见解确实老辣独到。

“但是协议拿地,也是要大价钱啊。”兜兜转转,阿华还是担心本钱不足。

“你啊,真是老实,这年代,有那家公司是靠自己的资金干房地产的?资金都是借来的,要么是银行,要么是私人民间。靠自己的那点资本金,你要猴年马月才能干出点东西来,阿华,这里是鹏城,脑子要灵活,胆子要大起来。”郝总对于阿华的抠抠索索有所不满;在他眼里,现在的形势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郝哥,那你的意思是?”阿华不敢大声发问,但又不得不问。

“这个啊,咱们和几家大银行关系好。只要我们和政府谈好了价钱拿到地皮,我就安排贷款进来,先把保证金交了。然后办三证的同时,同步申请贷款,一旦三证到位,贷款也就到位,这地价就等于补上了。至于施工这块,你比我更懂行,都是施工队垫付的,这也是一笔资金,我们最多也就多给一些利息给施工队。等到主体出了地面,我们也就可以申请预售了,预售许可证一下来,等于可以开卖楼花,这又有一笔资金到账。你仔细想一想吧,阿华,这里面一通操作下来,我们自己还要掏多少资金?一个项目没有十倍的杠杆,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你是搞房地产的。”郝总的操盘思路,就是拿别人的钱来赚钱,名义上是做地产,实际上是搞金融融资。

“所以,我们就是四两拨千斤?”阿华终于明白,为何郝总如此信心十足。

“嗯,就是这个意思。别看账面上一个项目就赚七八个点的净利润;其实啊,算资金回报率,那都是百分之百以上的净利。我们拿自己的十块钱投进去,别人跟着投一百块,最后看起来才赚了二十块,其实啊,撇除利息,我们自己都赚了十几块了,净赚啊。”郝总说完,开始放肆地大笑起来。

“阿华,你看着,只要我们敢干,三五年以后,我们就是资产过亿的大富豪了,哈哈。”郝总的大笑,总让阿华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阿华知道房地产是暴利,但没想到鹏城的同行居然可以玩得这么放肆和浮夸。

“郝哥,你真厉害,这个帐算得那么清楚。”阿华词穷,想不到能用什么华美的辞藻来形容郝总的胆大包天。

“哎,这不在行业呆久了,再怎么的笨脑子,也得琢磨出一些道道。”郝总说完,再一次拍拍阿华的后背。

这一拍,让阿华突感如坐针毡。

“行了,阿华,今天就先谈到这里。走吧,我们还有十几洞要打呢。”郝总说罢,立即起身走向球车。

阿华依然茫然地坐在长凳上,他还在细细回味着郝总刚才那番惊世骇俗的高论。

日上三竿,球场上的草皮植被早就被烈日曝晒得萎靡不振;晴空之下,风平无澜,唯有球场远处得那片树林中,传来几声寥寥的鸟鸣声,让人听得心瘆、恍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