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安招手唤来方和,把学子们要来的事都告知她,本以为她会为难,谁知方和很高兴,转身就对着楼下忙碌的众人高喊,“需要大家大显身手了,一会搬完让青珑告诉你们要做什么。”
“好。楼主。”众人应声。
“我得去门口把招牌摆上。”谢青安回到五楼把已干的那张宣纸拿到门口用浆糊贴上。
——
“这是京中传来的几份密报,兄长看看。”三四个用火漆封口的信封摆在郑平屿面前,郑平屿随意拿起一个拆开,里头写了几个人名和现任官职。
简单一扫,郑平屿冷笑,“几个蠹虫有什么可挑拣的。”只不过这几只虫饲养的主子不同罢了。
“依兄长看,谁适合这荟州新任刺史?”
郑平屿沉思片刻,脑中将朝中官员想了个遍都未想到合适人选。
“荟州府底下的县中可有能干之人?”
林景川不语,只在书架中翻找着,“找到了!这几个是底下的知县,兄长看看可有能用之人。”
郑平屿翻了翻,“这个人你看如何?”
“守县县令卢有光?”林景川念出声,“这人……不曾听闻。”又往后翻了一页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华兴郡主之子。”
华兴郡主乃是先帝堂妹,因早早病故,这一脉早现颓态。留下一子便是这卢有光,此子并非荫封做官,而是科举入仕,也曾在思齐书院读过书,这些年政绩突出,但不近人情,故一直都做着这小小的守县县令。
“好人选啊!我这便去把这几只蠹虫解决掉。”林景川兴致冲冲。
如今这荟州刺史就算不挑个忠于他们的人,也不能便宜了皇帝和太子。
“先不急,等一等。她们母子俩也不愿让对方的人得逞,给她二人先斗斗。”郑平屿手指一顿一顿的点着桌面,目光如炬。
随即又拆开了一个信封,“速度还真快,三日后圣旨就要来了。”
“那可不嘛,这洗雪谢家冤情的圣旨等于就是你用那二十万两白银买的。”林景川撇嘴不快。
郑平屿低眉浅笑,“多亏她贪财,不然还真不知用什么来换圣旨呢!”这二十万两花得真值。
——
申时已至。
门外学子也蓄势待发静待这锦程楼的大门敞开,谢青安偷偷趴在窗户缝里看,有些学子的衣角还溅着泥点子,一看就知从马场中直接过来的。
郑平屿从楼上看着鬼鬼祟祟的谢青安,轻笑出声,“我俩下去帮忙吧!”
“正有此意。”
锦程楼的姑娘公子们就这一两个时辰便做出不少许愿带,楼后工坊也送来许多香囊,但还是供不应求,不到半个时辰便一个不剩。
买到的人自是立刻返回书院将之挂上桂树,没买到的自是垂头丧气。
见状方和很快有了对策,“没买到的也不必着急,先登记在册,有了货明日便送给各位。”
谢青安和罗伊一直在忙着收银子,见木箱里银子铜板越垒越高,两个人笑作一团。
郑平屿和林景川被方和使得团团转,认识他们的学子们有人掩嘴偷笑,更有甚者,竟提出让郑平屿为他们题上字。
郑平屿看向谢青安,似乎在用眼神询问她,谢青安遥遥点头且速度飞快,生怕失了这几笔生意。
哎~郑平屿叹气,果真是一点情意都没有,给女学子题字竟没有丝毫醋意,反而很是快活。不过虽这么想着,手上动作倒是不耽误。
“多谢王爷,有您贵气相和,定能中举。”郑平屿无甚情绪。
“多谢王爷,祝您和谢姑娘和和美美,早日添丁。”郑平屿对这句话倒是满意。
“说得不错!给你多写几个字。”
谢青安离得远自是没有听见,偶尔抬头也只是看出他心情颇佳。
大约到了酉时,学子渐少,楼中进了许多常客,十之七八的客人在外头看见张贴的字进来也会问几句。
“我家侄儿也要参考,给他买一个。”
“我妹妹今年也考,我也买一个,不,买两个。”
——
“你们都上去吧,现在人多眼杂,你们身份特殊不宜久待,罗伊留下帮我就行。”方和瞅着个空,对他们几个说。
谢青安环看四周,确实有人觑着她们,于是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