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山高水远行无疆 > 第53章 东行记

第53章 东行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说着,沈逝水立刻上剪子,把这颗橙子带着柄地剪下来。保持果皮完整更有利于储存,对于一定会摘多的场景,还是让橙子能多放段时间吧。

柑橘的清香始终萦绕在大家的身旁。

“之前我碰到的吕老师,有说起调香中,柑橘类的香气有很多种。柠檬、甜橙、佛手柑……再扩展一些,还有橙花、苦橙叶之类的。”周遥川掂量着手里的橙子,“总觉得采摘的时候是种复合的香气,有清爽,也有土壤的湿润和绿叶的清新。”

“毕竟是原生态的环境,人类总是贴近大自然的。”沈逝水揪着橙子,“周老师喜欢哪种香气?”

“或许是雪松。”周遥川深深吸了口气,将丝丝缕缕的气息嗅入鼻腔,缓缓吐出。

确实喜欢,就像是笼住自己的被子,想要封印自己的床铺,舍不得,却又不得不脱身。

“这样……”沈逝水眼角含笑,把橙子丢到口袋里。

除了马亮给大家拍照,五个人一口气摘了百来个橙子,这已经很收敛了。

“每人每天吃仨,不过分吧?这么好吃补点维C,很快就下去了!”蔚岚拎着橙子,不住地提到面前猛吸。

马亮扁着嘴,他是不怎么爱吃水果的,毕竟老家那边水果比较有限,大家都更爱吃肉。已经养成的饮食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好在人多,橙子也能放,就让爱吃的吃吧。

别把自己吃成小黄人!

现在的水果普遍在往甜的方向突飞猛进,虽说更容易入口,能鼓励小朋友多吃,却会让自律的人感到惶恐:这下肚得有多少糖啊?

好在水果等于健康的观念叠加了人类对糖分的喜爱,这橙子确实放不了几天就能给消灭。

车稳稳地向前开,车厢里弥漫着甜美清爽的橙皮味。

蔚岚和艾征天在座位上可劲儿嘬着流汤的橙子,弄得满手都是,也要用嘴接着最后一点儿汤汁与果肉。

沈逝水和周遥川坐在后头,手里抱着湿纸巾与抽纸,不断给他们递过去。

“你俩悠着点,物资不够的话还得半路再买。到有自来水的地方再吃呗。”马亮有点心疼。

“没事!几包纸我们还是买得起的!”艾征天不以为然,马亮只好默默转过头去。

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啊,要的就是顾前不顾后的冲劲儿。

再往前去,他们开始沿着一些村路晃晃荡荡。

和周遥川的习惯相似,高速路只是追求速度,想要“体察民情”,还是要多走乡村小道。

这不,不远处的架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高大的竹子倾斜交叉,横着插上几根长竹,搭成了三角形的“帐篷”,中间用草垫成斜面,估计是挡风遮雨的作用。

旁边还有个巨大的竹制的轮子,有点像水车的造型,但要薄些,和“帐篷”一边儿高。

帐篷里头也有个小“轮子”,和人差不多高。

再靠近些,会发现这里是“卓筒井”,还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子上写了这里的简介。

从北宋开始,就有人用碗口大小的卓筒井采集卤水晒盐。卓筒井使用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法,能够挖出小口径的深井,为后来石油天然气的钻井技术开辟了道路。

“喔,是个盐井啊。我只知道自贡有盐井,而且是高高的,有很多输送卤水的竹管道,后来还加上了机械。”马亮十分稀奇地围着遗址绕了几圈。

“从这洞里取出卤水,踩着这个车,把水提上来……然后走这个凹槽……然后在这里晒……然后也得过滤吧。”

现场没有人管着,更没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只能七嘴八舌地猜测。

地大物博,劳动人民们总是有着独特的智慧。有时是生活的经验,有时也是为了生存的破局。

了不起的遗迹数不胜数,但能留到今天,并被妥善保护,作为遗产传承的其实并不多。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为了生存才是根本,对于文化保护的意识纵使有也无能为力。

周遥川想起在石台寨的日子,要没有专业的人带他们改造民居推进旅游,实现双赢,那些旧房子总有一日会倒塌,会被换成水泥小楼。

这里的盐井何尝不是如此?

工业化自动化的制盐自然比人力要轻松得多,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或许会被遗忘淡去,当后人再想追溯,只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一丝丝线索。

即使现在还留在这里,多少年之后呢?如果没有人力物力来维护……周遥川心里想着,在手机上敲下了几句话。

马亮招呼大家把设备拿出来,说片子里要加上这么一段。

周遥川问他,这期的题目是不是已经想好了,马亮郑重地点点头。

“从刚刚摘橙子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就叫‘在这片土地上’。”

土地。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标题,却也能囊括时间与空间。

“途哥,麻烦你到旁边问问,有没有人懂这个,愿意给我们讲讲。”马亮嘱咐常途,随后告诉周遥川,“途哥家里是达州的,跟这边人交流更顺畅些,也让他多说说方言,能有些归属感。”

周遥川点点头,“我也想着把零散在这片土地上的拾起来记录在游记中。或许这也是我旅行的意义之一。”

“嘿,真不错,英雄所见略同!”马亮看向刚刚取设备回来的沈逝水,心里头暗暗嘀咕一句“老板好福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